12
2019
-
03
“中國造紙及紙制品市場研究“顯示紙業正經歷重新洗牌
作者:
導讀:在過去的幾十年中,我國造紙及紙制品行業生產量和消費量現已基本實現平衡,已從過去的“緊缺型”逐漸發展成為了“基本平衡型”。
近期,弗若斯特沙利文(以下簡稱沙利文)的最新研究報告“中國造紙及紙制品市場研究”分析認為,預計到2018年,紙漿國內市場消費額將由2013年的3478億元上升到3854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2.07%;紙及紙板國內市場消費額將由2013年的4861億元微升至4941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0.33%;紙制品國內市場消費額將由2013年的6710億元增至7400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1.98%??傮w來看,未來幾年我國造紙及紙制品市場增速緩慢,行業整體景氣度難以得到回暖。
產能過剩問題突出
當前我國市場整體呈現明顯疲軟態勢,紙漿、紙及紙板這兩個子市場正面臨著較為突出的產能過剩問題。據研究發現,自2011年年底至2014年年底以來,紙漿、紙及紙板兩個子市場的國內市場消費總額分別下降了約14.5%和13.2%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宏觀經濟增速趨緩,國內市場消費需求不斷下降;另一方面造紙及紙制品行業過去幾年的產能釋放,致使當前階段性產能飽和與過剩,行業競爭異常激烈,產品價格持續走低,企業利潤空間極度收窄。因此短期內造紙企業產能擴張的意愿也隨之明顯下降。2011年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同發布了《造紙工業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》,明確指出了產能“控制總量”的大方向,同時要求繼續加強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,達到淘汰制漿造紙落后產能1000萬噸的目標。2015年是“十二五”規劃的最后1年,造紙及紙制品行業面臨的產能淘汰任務和壓力將會進一步加大。
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昕認為,造紙及紙制品行業高利潤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,行業正經歷重新洗牌,化解過剩產能將是當前該行業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。對于健康的大型造紙企業而言,應當找準自身定位,利用資金、技術及規模優勢,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,有望獲得新的市場份額。與此同時,落后產能的淘汰,加之先進產能的補充和替代,將會給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帶來新鮮的血液和動力,提升行業集中度,形成良好的行業循環。王昕表示沙利文長期關注傳統行業的發展與創新,對高能耗、高污染的傳統行業的轉型提出建議;企業唯有通過創新,創造新的業務增長點,才能實現產業升級換代。沙利文幫助企業成長、創新,為加速國家經濟轉型做貢獻,為推動國家綠色GDP可持續增長而努力。
此外,“產業結構調整”、“節能環保”、“林漿紙一體化”等行業熱詞也是造紙及紙制品制造企業面臨的發展任務,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,企業應當順勢而為,注重長期穩定發展,做好持久戰的心理準備。
紙制品市場
上一頁
下一頁
上一頁
下一頁